受苦與平安

\陳濟民

 

 也許是中國人深受佛教的影響,我們極怕受苦。國人拜菩薩,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為求菩薩保庇子孫無災無難,得享平安。有時候,基督徒拜神與耶穌,每天祈禱的也大同小異。苦難與平安在我們的思想中是對立的,不可能並存。曾有一間教會接二連三有信徒得了癌症,有人就不敢踏足那教會,因為他們怕同樣染上這可怕的絕症。

  耶穌降生時,有一些牧羊人曾聽到天使的歌聲:「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在地上平安歸與祂所喜悅的人」(路二14)現代流行的聖誕卡描繪這個景像,是牧羊人在藍色的天空、柔和的星光下與一群身穿白衣、周圍發光的天使為伍。一首著名的慶祝耶穌降生的聖誕歌曲便叫平安夜,調子也是平靜祥和,極吸引人。在這種刻劃的影響下,我們很容易認為聖經中所說的平安與我們想像中的完全一樣,也不認為平安與苦難有什麼關係。

  耶穌的降生其實可用另一張聖誕卡刻劃。這張卡片的近景是一個平凡的女子抱著一個包著粗糙布料的嬰孩,遠景則是一個光禿的山頭上豎立著一個十字架。它的標題是:「祂來是為著死!」接到這麼一張「慶生」的卡片,第一個反應便是震撼,震撼之後開始思想,跟著是極喜歡這一張卡片,把它當為珍藏,一度也在聖誕節用來送人,因為覺得這一個景像更能表達耶穌降生真正的意義。

  聖經上記載的耶穌降生的事蹟確實是支持後一個觀點。在馬太福音,我們看到耶穌降生時第一件發生的事是,有人上猶太人的京城耶路撒冷找新生的君王卻找不到,反而是在附近一個小城伯利恆找到祂,而當時猶太人的君王歡迎祂的方法便是

要殺祂以根除後患,以致祂的父母必須帶祂逃離至異國埃及,然後再遷居加利利。

福音書的作者解釋這個事蹟,說是古代以色列人出埃及的重演。它充滿悲愴與苦難

,卻也是另一群人新生的起點(太二1∼15)

  另一本記載耶穌降生事蹟的書是路加福音。根據路加福音,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在祂出生後帶祂上耶路撒冷的聖殿獻給神,受當時一位敬虔的聖人西緬歡迎。西緬那時便預言耶穌的一生將引起社會激烈的變化,並且滿了爭議,而馬利亞的心「也要被刀刺透」(路二25∼35)。記載天使歌聲,預言耶穌降生會為世人帶來普世平安的便是這本福音書。耶穌為世人帶來平安,是因為祂不怕苦難,反而降世為世人承受苦難!這也正是舊約先知以賽亞所說:「因祂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賽五十三5)

  其實,這種一個人受苦為他人帶來幸福的真理,也是神在人世間定下的一個法則。當一個人真正去愛他人的時候,痛苦是免不了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做父母的經常為兒女們「做牛做馬」,為的是兒女與一家的幸福。服侍病人的,也都會發現忍受病人無理取鬧是無可避免的事。我們與耶穌不同的是:(一)我們在受苦時經常埋怨,甚至會逃避;(二)我們的目的不見得真正是為著愛;(三)我們所受的痛苦並不能根治世人罪惡的問題;(四)我們不像耶穌能為罪人而承受苦難;(五)我們事實上也沒有這種愛的能力。但是在性質上,要為他人謀幸福而不肯經歷痛苦是不可能的。

  現今的社會存在著不少的苦難是一個經濟充裕而不平安的社會。在工人群體中我們更經常發現不少心靈受傷的人。我們的問題並非不知道這些現象的存在而是在乎我們為這些人尋求平安的時候很少人願意為著一些與自己非親非故的人承受苦難。更可惜的是,許多在苦難中的人也不知道聖誕節所傳講的平安,其實是耶穌在十字架上已經成就了。

1